查看原文
其他

被驱逐出大库伦的蒙古人

萨日娜工作室 草原文化历史
2024-12-10
他是最后一任库伦大臣,他厌恶喇嘛教,力图兴建蒙古新军,他禁止鸦片,兴修学校,控制梅毒,最后被喀尔喀蒙古驱逐出境。他就是三多。
首先要聊的一个问题就是,三多他到底是蒙古人还是满人。各种文学史里,基本上都把三多说成是蒙古人。三多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蒙古人。他在写纪念纳兰性德的相关文章时候,就提到过纳兰性德是那拉氏,这那拉氏原来是土默特的蒙古人。征服扈伦四部后,特别是打败叶赫部之后就鸠占鹊巢。所谓叶赫那拉,那拉氏的蒙古人,土默特蒙古人,占了叶赫氏海西女真人的土地,这么形成的。三多他自己也说,我们钟木依氏其实和那拉氏一样,都是源自于蒙古土默特万户。

有人说三多是满洲正白旗人,所以属于满族。首先,三多是蒙古正白旗人,不是满洲正白旗人。他在满洲正白旗、镶白旗都服过役,但出身是蒙古正白旗。朋友们需要搞清楚几个概念,蒙古族、满族这个所谓族是解放之后搞民族识别之后出现的名称。之前就是女真人、蒙古人。现在所谓的满族不光说是有女真人,也包括汉人,也包括蒙古人。所有在旗的人,无论是满八旗、蒙八旗还是汉八旗,都是旗人,他们的后代可以报满族。

另外,并不是说是满八旗就一定是女真血统。汉军八旗里也有蒙古部落过去的。所以蒙八旗、满八旗这个属性只是一个单位的名称,并不是说满八旗就必须全是女真出身。这个一定要搞清楚。所以说,三多的后人,他可以自称是满族,因为是旗人之后。但是三多自认是蒙古人。

三多和蒙古近现代史关系还是比较大的,因为他在归化(就是在今天的呼和浩特)担任过副都统,后来又去外蒙在库伦当过办事大臣。三多这个名字,来源于Sandg这么一个名字。他有许多非常有名的文学作品《可元诗抄》、《粉云庵词》、《柳营窑》等。有学者评价说,三多是近代最有名的蒙古族汉文诗人。

这张画册是吴昌硕的画作,《致三多花卉册》,本来是老舍、胡絜清夫妻俩收藏的。旧时代的文人,不仅要作诗写文章,更重要的还得要会画点花鸟鱼虫。三多另外一个比较出名的事就是收藏过110回本的石头记,因为这本书里有探春远嫁,宝钗难产,贾云小红探监。很多红学家就是说三多的这套书应该是红楼梦的原本。

咱们回到主题,三多是出生在杭州,老家肯定是在东北了。1902年重建京师大学堂(就现在的北大),。这中间闹八国联军什么的中断过几年,1902年重建的时候他是去当这个提调。提调就相当于管理考试的这么一个官员。后来就去了呼和浩特,然后又从呼和浩特到大库伦去赴任,这大概就是他的一个政治履历了。后来大清垮塌了之后,他又投奔张作霖父子。九一八之后,在满洲国也是出任一个职务。当然这个职务是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的副总裁,是一个经济方面的工作。到了41年也就是在抗战期间去世了。

今天主要讲的就是他在蒙古的这一段。首先,他在归化城的时候就曾经给朝廷提出过设想,就是把蒙古地区分成四块。一块就是蒙古的图谢图汗、车臣汗,蒙古的中东部以乌兰巴托为中心画一块。然后从此往西的到科布多的是一块,内蒙东四盟画成一块,西两盟加上阿拉善什么又一块。把蒙古地区分成四块。但他无论是在呼和浩特还是在大库伦赴任的时间都比较短,并没有充分的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。

咱们就把他在蒙古时期做这些事情罗列一下。首先一条,他就提出要编练新军,这蒙古青壮年都去当喇嘛了,这不行。参军得学新式武器,掌握新式武器,这样才能够继续成为大清的军事后盾。

另外一条,他对喇嘛教非常痛恨,说要禁止喇嘛教的寺院,对蒙民的横征暴敛。这也是他和哲布尊丹巴不合的主要原因。

第三条,就是防治梅毒。内外蒙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少?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末年的时候梅毒大流行,很多人死去,生了孩子也挂不住。

因为当时中央政府也没有什么专项经费,他赴任之前的一任从俄国请来医生。他到任了之后,又给皇上写信,继续推广防治。当然,他后来就被赶走了,这个事情也就没有继续下去。

在满清时期是存在严刑峻法的,当时英国人和中国打仗里面有一条领事裁判权(治外法权),就是害怕英国人被上刑。三多在蒙古担任办事大臣时致力于取缔严刑峻法,编练警察队伍。

另外一点就是教育问题。教育问题在内蒙的是王公贡桑诺尔布搞了许多,包括电报电话这些东西。三多在喀尔喀时也都搞过,他就搞了半日制学校,相当于识字班。

还有一条就很有意思,因为当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都在远东地区陡然增长,这样的话就需要大量的懂俄语的人才。在大库伦就建立了学俄语的学校,哪个旗出来的,哪个旗出费用。

编练新军、建立学校,那得需要钱。他把一些上交中央政府的金矿税款,扣下来了,干一些维新的事情。

还有一点就是禁止鸦片,因为当时在蒙古地区,吸食鸦片的事情也是很普遍的。著名的作家达纳楚克道尔吉的老婆后来就中了烟瘾,天天吸大烟,有这种传闻。

三多在大库伦上班的衙门

当时大库伦虽然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,但是初具城市规模有了街道。那这街道整治跟当年在呼和浩特的旧城整治街道一样,都是那种的喇嘛城,私搭乱建缺乏规划。

三多除了整治街区还给主要的路段安上了路灯、修建了厕所。需要说明两点:

第一,他三多立场不是蒙古本位的立场,是朝廷本位的立场,所有的一切为大清着想。

第二,他的许多改革都是非常好的,除了时间短这个因素之外,受到地方王公的强烈抵制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
原本外藩蒙古是不需要缴纳税赋的。实施新政之后各种收钱的口、收钱的事就都有了,而且内地的旅蒙商放高利贷,导致蒙旗财政几近崩溃。但最重要一点,这些新政,特别是君主立宪,触及最大的就是蒙古王公的利益。

在内地这种特权阶层是不多的,像盟旗制的这一种构架是与满清王朝是紧密相连的。从王爷到贝勒、贝子、镇国公、辅国公,他们的薪金待遇都是朝廷给发的,包括世袭爵位。如果实行君主立宪、旧的体制被打破,最先倒霉的就是蒙古王公,所以他们极力想要趁早摆脱大清。内地武昌起义这个枪声一响他们这就开始运作,最后宣布成立蒙古政府。时间都要比中华民国要早。

三多从蒙古被驱逐之后,基本上就从政治舞台消失了,但是在文化领域、诗书画领域里就多了一个张六桥,因为他汉姓张。那拉氏和张氏是有历史上的瓜葛的。他自称是纳兰三多,因为字六桥,所以人们就叫他张六桥。郑逸梅先生就回忆说:相处久,人已忘其为蒙古人也。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草原文化历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